JPED生活志 | JPED 真人图书馆, 做出得去回得来的世界公民

Project

JPED生活志 | JPED 真人图书馆, 做出得去回得来的世界公民

image.jpg

JPED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这种阅读理念,起源于丹麦哥本哈根,是一种通过与分享者的交谈,从而获得更多知识的活动。达罗捷派升学指导中心,为帮助低年级同学对海外留学建立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特邀请我校教师进行专题分享活动。

JPED双语老师均毕业于海外知名院校,拥有多年海外留学及工作经验。通过老师们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贴近真实的海外留学生活,从而获得PPT或者纸质书籍等载体所无法达到的直接的感受。

第一期分享,邀请到达罗捷派人文教师、活动策划负责人Mr.Will作为分享嘉宾,与同学们交流13年海外留学及工作所带给他的所思所感。


李蒙霏 Mr.Will

image.jpg

达罗捷派人文老师/活动策划负责人


瑞金大学战略传播文学硕士,霍顿大学传媒文学学士


热爱文学,精通中文、英语、德语三门语言,擅长国际媒体项目管理、多文化团队协作工作。曾任全球国际新闻节目制片人、环球亚洲新闻记者,2018年作为志愿者为国家会议中心提供翻译服务;2013年至今,深度参与CBN演讲俱乐部活动,现为俱乐部成员之一。


跨领域的工作经验、不同国度的文化链接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带领学生感受不同语言,文化的魅力。


13年的海外留学工作经验带给他的拥有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并结合自身经验对于未来将进入海外留学的学生提供可参考的宝贵建议。


image.jpg

2005年8月1日,我一个人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开启了求学生涯。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害怕,因为觉得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


学业:短暂的痛苦,最终会成为礼物



2005年时,我成为北京市英语单科状元,这使得我非常自信,甚至有些盲目的自信。自认为,在出国之前就拥有了良好的英语水平。


当海外求学的第一个月正式开始学习时,令我引以为傲的英语却让我备受打击,我发现我完全听不懂课程内容。而且我所就读的学校中没有其他的国际学生,我是唯一一位中国籍学子。


image.jpg

学生时代的Mr.Will


突然进入到一个沉浸式的英文环境,迷茫的同时又有一种举目无亲的感觉。开学的前两周,我的成绩基本上都是零。这使得学校联系我当时的寄宿家庭进行沟通,再由寄宿家庭与我交流。通过交流我知道了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障碍。

image.jpg

和朋友们在一起庆祝节庆


中外方的课程设置是完全不同的,国内课程基本上就是中国历史、中国政治、世界历史,但是在美国中学,是需要学习美国政治、美国历史这些课程,这都是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我记得当时教授美国历史的老师教授知识教得非常好,但是他的作业是非常严苛的。例如:需要学生在两天之内把美国50个州及各州首府背下来,作为考试的一项。


种种挑战都让当时的我觉得很痛苦。但是我当时的寄宿家庭,他们告诉我说,这只是一个过程。回想当初,我很感恩。

image.jpg

攻读硕士时期的Mr.Will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每天去联系老师给我补课,大量地去阅读相关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我自己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学什么。慢慢地我逐步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学术难度。

我在美国从高中到本科一直到研究生这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我经常会讲让我自己感到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我是以全额奖学金的形式进行升学,没有让家庭因为我的海外求学花费高额的费用。


工作:做出的去回得来的世界公民


18岁时,我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涯。因为当地政策的原因,属于国际学生的我,不能去校外工作,只能选择在校内打工。

第一份工作地点选择了麦当劳,我的工作内容是去后厨做炸鸡,整整做了5个月。在麦当劳工作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柜子,用来放个人物品。我会把我的全部家当都放在那个柜子里面,包括我最心爱的iPod。这是我辛苦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买的,对于还是学生的我来说,非常珍贵。

image.jpg

与朋友们在一起


就在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包被翻了,遗失了我的全部家当,包括这个iPod。当时我处于一个非常崩溃的状态。可是面对没有监控、没有证人的情况下,我只能自认倒霉,边哭泣边联系我的住家联系来接我下班。


记得我的住家告诉我,你现在经历的一切,实际上是帮助你变得更加坚强。

image.jpg

参与现场采访工作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选择成为一名国际记者,这项工作大概从事了8年左右。成为一名记者让我打开了我的世界观,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中不同国家、人群、种族他们的文化、历史、生存环境。这份工作让我走访过非常多的国家,比如叙利亚、伊拉克等相对来说可能处于战时状态的国家,甚至一些比较紊乱的东南亚国家,等等。

image.jpg

与其他国家人员进行沟通采访


在美国工作生活的这些年里,不同的工作经历,带给我的是不同的感悟。在摔得最惨的时候,最快地成长。在接触不同文化时,塑造着我的世界观,也让我不断地反思,海外留学生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出得去,回得来。

什么叫出得去?是指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带出去。

什么叫回得来?是指可以把国外的东西带回来,同时能够跟中国的文化结合在一起。

image.jpg

11年来始终坚持从事国际新闻工作


我认为这是我在国外学习生活多年以后,我认为我能够带回来的,以及最享受的一点。


生活:三个锦囊,助力学生海外生活


初到国外的时候,我发现寂寞感特别强,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媒体方式,可以用来消磨时间。当时的通讯工具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打电话,和家中约好固定的时间去交流我在美国如何应对生活学习。


这也就意味着,在十三年的留学生涯中,大部分的时间,我都需要一个人去应对未知的挑战。因此,我总结了三点,希望能够给我的学生将来开始海外学习生涯时提供帮助。


第一点,找到让你享受的一种娱乐方式


在海外的时候,我把自己所有情绪方面的变化都放在健身馆,通过运动健身这种健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image.jpg

在海外坚持健身


因此,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当你遇到困难,遇到很大的问题时,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宣泄情绪,让自己能够变得轻松一些。



第二点,持续保持阅读状态



image.jpg

Mr.Will的书架一角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大量地看书,养持续阅读的习惯。阅读不仅能够在和别人交流时给你帮助,还能够充实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习惯,我从学习时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第三点,拥有诚挚的朋友


image.jpg

在海外与好友相聚


希望我的学生可以找到两个非常好的朋友,是指那种能够帮助你,引导你正向发展,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去分析、去交流的朋友。


image.jpg

与学生们分享海外留学经历


希望我的留学经历,我的分享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去思考一下,想要出国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想在大学里得到的是什么?希望你们对自己未来的道路至少是明确且清晰的。

image.jpg

Mr.Will与学生们在一起


希望你们做一个做一个快乐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多学一些东西,能够去应对未知的充满变化的时代。

image.jpg

认真倾听老师分享的JPEDer

我很感恩能够回到中国,能够进入教育行业,成为一名教师,与我的学生去分享我的经历。同时,我更希望将来有一天,当我再遇到同学们时,或者当同学们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能够看到他们通过海外学习生活能够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故事。那将是最精彩的事情。


  学生「视角」  


Will老师讲的都是自己在美国的亲身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在美国生活的不容易,也让我对未知的海外求学生活有了更多的心理准备与无限的期待。——Miya

周三的真人图书馆中,Mr.Will为我们分享了他在美国的留学经历。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一边打工一边求学,其中的辛酸和苦楚或许只有切身体会过才能理解吧。虽然遭遇了许多困难,但是在寄宿家庭的鼓励和父母的劝导下,他还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学业和生活的考验。在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学习他永不言弃的精神。风雨过后,必有彩虹,克服了挫折之后,前行的道路自然会变得清晰。——Tina

“Mr. Will 讲述了他在美国的留学经历,上大学、找实习工作和一些发生的趣事。这让我对美国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学习到了留学时需要做的事情包括需要用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这样以后才会有个理想的生活—Cissy

“Will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置身异国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展现了他坚强勇敢的内心,也是因为这样的努力他才能变得这么优秀!——Cici

“Will老师的真人图书馆让我印象深刻。他在国外的生活可以用艰苦来形容,刚入学的一个月分数全是不及格;在麦当劳打工,包被偷了,辛苦攒钱买的手机也没了。这些我从前只在文章里见过的经历全在Will老师身上体现了出来,我由衷的佩服他。——Linda Fu

“Will老师在美国的经历就跟小说剧情一样,自己一个人在国外有经历过艰难也经历过快乐,一些发生在他身上的小事也让我对留学生活有了了解——Allison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Mr.Will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提供了非常有效地思考,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同学们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更好的为将来的海外留学生活做好准备,并明确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下一期我们将邀请两位具有英国留学经验的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快速适应英国留学生活。


「END」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The road nottaken》Robert Frost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



来到达罗捷派,您看到的将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孩子孕育梦想与长出翅膀的地方!